硅谷清华夫妇血案:请汲取这三个教训

这几天“硅谷清华学霸杀妻案”刷屏,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热议。我也和许多善良网友一样,为这对精英学霸夫妻的悲剧感到难过、痛惜,也替双方家长悲伤。

案件的始末以及当事人的学术背景,大家都比较清楚了,我不再赘述,但该案有三个教训,值得人们汲取。注意,我仅仅从人生教训角度出发,不涉及X能量和XX正确,更不持“受害者有罪论”,看不惯请绕行,谢谢!

第一,找对象,性格远比人品重要。

找对象有各种考量角度,譬如颜值、家境、学历、能力和品行等,但性格是最不该忽略的一个因素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双方性情如何,是生活是否幸福的保证。

站在上天的视角,任何一种性格都是有用的,哪怕是残忍暴戾的性格,也对维护人类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不同的性格,对生活的影响也是不同的。

具体到个人,尤其对女生来说,性子软、胆小、怯懦、有包容心、愿意替他人着想的男生,可能不那么可爱,因为他不阳刚,不能给人安全感,但这种男人基本上没有暴力倾向,哪怕再愤怒,也不易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,作为丈夫人选,是比较理想的。

要知道,在法治社会,女人的安全感并不来自于老公孔武有力、威武霸气,只要他有挣钱能力,愿意承担家庭责任,性格怂一点也没关系。

我特别要指出一点:很多人强调“人品好”,但“人品好”不等同于“性格好”。更可怕的是,由于东方文化的特性和惯性,“人品好”也不一定安全。

一个被人忽视的问题是:东方min族的道德感,基石就是“不问是非,D同伐异”,只要对方不符合自己的三观,就会视同仇寇,必欲除之而后快。有道是“除恶务尽”,一旦对方被认之为“恶”,那就毫无情面和仁慈可讲。

人品好的人,容不得与自己三观不同的人和事,如果可能,他们甚至希望把对方“物理消灭”。

譬如,出轨无论怎么说,也只是个感情问题吧,但在封建社会,人们可以处以“沉塘”这种酷刑;在文明的当下,小三也是人人喊打的。热衷沉塘者也好,痛打小三者也好,他们都是在维护道德,往往还很善良,乐于助人。

譬如,有学生认为老师的话不X能量,就录下来向有关bu门投诉,非干掉对方的饭碗不可。

譬如,在面对天灾、战争这些损害人类文明的大事时,受害方只要是自己心目中的敌人,很多人就会幸灾乐祸,没有任何悲悯之心。

这些人是坏人吗?不是,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他们都是有热血、三观正的好人。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这样做有何不妥,觉得自己是在替社会和人类“除害”。说得直白点,任何“人品好”的人,都有意无意地培养了残忍的一面。

这么说吧,“人品好”的人,如果认为你是好人,确实会给你阳光般的温暖;一旦认为你是坏人,就会给与你严冬般的无情。

本案凶手陈某,他的老师、同学和亲友,几乎都觉得他人品不错,从小到大获奖无数。但是,当他认为妻子于某是“坏人”时,就可以把她打死。

性子软的人则相反,哪怕是面对敌人,他们也狠不了心,下不了手。面对相濡以沫的伴侣,他们更做不出伤害的举动。

当然,大家不要因此就对“人品好”产生抵触,矫枉过正,因为肉眼可见的“人品坏”问题更大。我的意思是,在“人品好”的基础上,更要看重“性格好”。关于这一点,大家千万别理解岔了。

第二,鸡娃重要,培育孩子健全的人格更重要。

陈某从小到大,都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在他的高中母校还挂着他的照片,激励着无数学弟学妹上进。不知道他以往的师长、校友得知他如今的举动,会作何感想。

我们一直重视孩子的教育,鸡娃、内卷。家长们大多看重孩子的成绩,关心孩子考上什么学校,却不太注重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。

这里面有两个因素——

一是社会的因素,即对什么是“健全的人格”缺乏认识。

譬如,我们的德育从来就没有放松过,但正如前面提到的问题,即使我们培养出道德水平很高、人品过硬的孩子,他们依然“不问是非,D同伐异”,缺乏悲悯情怀,有的甚至热衷“物理消灭”。

假如德育失败,除了上面这个大问题外,还会培养出钱理群教授口中那种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。

二是家长的因素,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
我们很多中小学生,心理健康很成问题。但只要不出现严重的问题,家长往往就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建设。

我有个朋友,他儿子在省城一所重点高中的尖子班。有一次,全班做心理测试,结果发现一半的孩子存在中度以上抑郁,其中有十来个学生已经在服用抗抑郁药物。这下,我朋友吓得不轻,不敢鸡娃了。

试想,心理不够健康的孩子,如果没有引起重视,放任他们长大成人走向社会,最后做出什么令人震惊的事情来,是一点都不奇怪的。

陈某是否属于心理不健全,我想答案是肯定的。至于他是否患有法律意义上有必要减轻处罚的精神方面的疾病,还有待司法机关的相关测试认定,在此不可妄言。

特别要说明的是,假如心理不健全,不仅容易变成害人者,也容易成为受害人。譬如前几年被PUA致死的北大女生包某,就是如此。

那么,什么才是“健全的人格”呢?可能不同的guo家、min族有不同的解读,不同的专家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,包士山的个人看法是: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,在当下的法律框架下,有悲悯情怀,有乐观精神,有宽容心,有同理心,不走极端。

具备这种人格的人,只要对方不是法理意义上的坏人,他们就不会热衷于“物理消灭”;遇上坏事、祸事或生活矛盾,他们更能积极应对,而不是走绝路。

第三,不要动别人的核心利益。

陈某为何杀妻?目前警方没有披露详细信息,但根据凶手陈某和被害人于某的熟人透露,两人的矛盾早已显现,近来一直在闹离婚。

可是,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陈某杀妻呢?要知道,陈某不是起初传闻中枪杀了妻子,也不是用别的武器击打妻子,而是用自己的拳头,活活把她打死的。

如果是用武器,可能就是一时激愤,收不住手;但用拳头砸,那可不是一下两下,而是无数下,不仅于某气绝身亡,连陈某自己的手都受了重伤,这个过程是相对漫长的。可见,陈某内心对于某有着刻骨的仇恨。

两人从校服到婚纱,于某为了照顾陈某的感受,不惜辞去亚马逊的职务,应聘进陈某所在的谷歌;据传两人的房子也是于某出资购买。

这么看来,于某对丈夫陈某很在乎,为了爱情也做出了相应的牺牲,可陈某为何如此仇恨她呢?

最大的推测是,于某动了陈某的核心利益。

据说,陈某有很强的控制欲,怀疑妻子于某不忠,惟恐她离开。为此,两人产生矛盾,几度发生互殴。于某不是丈夫的对手(陈某长相斯文,但身高190公分),就报警求助,希望蜀黍帮她教育一下丈夫。

然而,于某想不到的是,美方蜀黍对于家暴案,根本不像我们这边通常只当家庭矛盾处理,调解、批评一下就行了,而是直接立案,给予严厉处置。这样,陈某就有了前科,对于他将来入籍和换工作,具有致命的影响。

这下于某傻眼了,向蜀黍求情,想撤案,但无济于事。

在这里有必要指出:很多人诟病国内蜀黍处理家暴不严厉,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妻子根本不希望法律严惩丈夫,只是希望蜀黍威慑一下丈夫,如果随便打个耳光、踢一脚就入刑,影响家庭建设以及孩子的未来,这是妻子们不乐意的。

于某尽管在美生活几年了,她的思维可能还是东方的,并未完全融入西方,也没想那么多。但事已至此,也无可奈何。

如果于某和陈某能够和好,没有提离婚,对于陈某来说,还有个想头。问题是,她忍受不了跟陈某继续生活,提出了离婚,并要陈某滚出家门。

对于陈某来说,于某毁了他的未来,现在还要将他扫地出门,那他一点希望也没有了,心中的愤怒就此彻底被点燃……

可能有人说,陈某如果入不了籍、换不了工作,大不了回来嘛。这话说得轻巧,先不说他是不是想在那边扎根,真正回来就容易找工作吗?现在那么卷,常春藤博士回来找工作都不易,何况他仅仅是个硕士呢。

像陈某这种高学历精英,往往非常要面子。如果作为特殊人才引进,他或许愿意回来;如果是在美混不下去了,灰溜溜地回来,他肯定不乐意。

陈某是不是这种心理,我也只能推测。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流浪留美博士,很多人想接他回来,可他宁可在美流浪,也不愿放弃美籍回来呢!

至于陈某是不是“前科”原因才打死妻子的,目前没有定论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于某一定是不小心动了他的核心利益,让他无法容忍……

不管是职场、情场还是其他社交关系,如果与人发生冲突,一定要看清对方的核心利益是什么,能不动则不动,否则对方可能跟你拼命。

以上三点分析,未必是本案发生的真实原因。但如果我们加倍注意以上三个问题,就会减少很多麻烦和纷扰,避免不少悲剧的发生。

最后,我想说的是:近来北大包某案、清华朱令案以及这次的硅谷杀妻案等,给人造成“精英人才更可怕”的印象,择偶时应该避而远之。其实,这些只是名校带来的轰动效应,高学历精英的犯罪率,还是远低于普通人的。

所以,择偶时千万不要因噎废食,远离高精尖人才,毕竟他们更有前途,但确实要睁大眼睛选对人,这一点千万不能马虎。